管理交流
|
|||||
|
|||||
摘要:審計質量是內部審計工作的靈魂,以高質量的內部審計助推企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是內部審計根本要求。本文從實際經驗出發(fā),以內部審計業(yè)務順序為線索,圍繞影響審計質量的關鍵因素,闡述審計質量控制的要點,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內部審計 質量 五道關 審計質量是審計業(yè)務工作的優(yōu)劣程度,也即審計結果達到審計目標的有效程度。它既是衡量審計人員、審計機構工作業(yè)績的關鍵指標,也是審計客觀性和權威性的決定性因素,是審計工作的總抓手。如何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保證審計的客觀性、權威性?這是廣大審計工作者歷久彌新的課題。本人結合多年實際審計工作體會,認為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必須把好“五道關”。 一、前期調研關 “磨刀不誤砍柴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這些話都說明了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事前準備對審計工作也一樣重要,對被審單位開展審前調研工作不但重要,同時也是法規(guī)的要求!秲炔繉徲嫓蕜t——審計計劃》第五條規(guī)定:“審計項目負責人應當在審計項目實施前編制項目審計方案”,第十四條規(guī)定:“審計項目負責人應當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編制項目審計方案”,而要清楚被審計單位的“具體情況”就必須對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這些規(guī)定明確了前期調研的法規(guī)依據。前期調研要圍繞以下內容來開展:一是被審計單位業(yè)務范圍、營業(yè)規(guī)模、機構人員等基本情況;二是制度建設等內部控制、風險管理體系的設計及運行情況;三是財務會計、經營統計、設備物資、工資薪酬等業(yè)務資料;四是重要的合同協議、預算策劃方案、經濟活動分析、年度工作報告及“三重一大”等會議記錄;五是上次審計結論意見和建議、外部中介審計、檢查報告及問題整改情況;六是涉訴糾紛、業(yè)主單位表彰、投訴及管理層、各部門對被審單位的業(yè)務評價與反饋等。以上內容的獲取渠道包括財務報表系統、賬務系統、預算系統、工程管理系統、公文信息系統、合同信息系統、內部網站、被審單位和業(yè)務部門提供等。通過調研應當確定審查的目標和范圍、內容和重點、程序和方法、審計組成員及分工等,基本完成符合性測試工作的主要內容,鎖定被審單位經營管理的風險點,確定實質性測試重要性水平。在此基礎上,編制切實可行的項目審計實施方案?傊,前期調研是項目審計方案的關鍵工作,調研的充分與否,直接決定項目審計方案的可行性,而項目審計方案是項目審計的指導性文件,是審計工作質量效率的決定性因素。 二、現場實施關 現場審計的任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要進行程序性審計文件的現場交接和溝通,比如:審計承諾書的簽署、審計公告張貼、意見箱設置、現場進點會議、撤點溝通會議等;另一方面要完成實質性測試程序,獲取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底稿,撰寫審計報告初稿。如何高質量完成現場審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很關鍵。 (一)充分發(fā)揮審計組長(或主審)的作用,F場審計是一項多人多專業(yè)合作的系統工作,需要許多審計人員聯合作業(yè)、分工合作、協同完成,而審計組長則是這個系統的總協調人,它的作用應當體現在統籌協調和指導監(jiān)督兩方面。一方面要做到與總部、被審單位之間建立多種溝通渠道,保持上情下達、溝通順暢,保證現場工作環(huán)境滿足審計工作需要,同時對組員能力水平、審計質量標準、現場進度節(jié)點等影響審計質量和效率的因素胸有成竹,充分掌握,確保審計工作進度質量要求;另一方面還必須指導和監(jiān)督其他審計人員實施審計程序、提出階段目標要求,并對形成的業(yè)務工作成果進行復核評價。 (二)嚴格按照審計方案實施。按照審計項目實施方案開展實質性測試是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的保證,這就要求現場審計工作必須圍繞實施方案制定的重點內容和風險事項來進行。一要全流程審查重要內容。現場審計過程中,對于實施方案中明確的重點審計內容要按業(yè)務流程順序全流程詳細審查,做到全面梳理不留死角。比如對材料管理的審計,要涉及計劃、采購、驗收、保管、使用及處置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對分包管理的審計,要涉及立項、招標、合同、結算和支付等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只有通過全流程、全環(huán)節(jié)審計,才能確保查清重要審計內容,真實完整展現業(yè)務活動的全貌,有助于得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二要重點關注風險事項。堅持以風險導向評估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以綜合風險為基礎分析檢查風險水平,進而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審計實踐中要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明確的風險事項開展實質性測試程序,一般從“紅旗標志”著手,對風險相關人員進行問詢,對風險事項進行核查,從中獲得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并進一步查詢、核實,做到“深究細查”,查“總賬”與“細賬”、“明賬”與“暗賬”相結合,得出風險事實結論,進而分析風險形成原因,并提出切實可行的風險應對建議。 (三)要保證審計證據可用。所謂審計證據是指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業(yè)務中,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所獲取的,用以證實審計事項,支持審計結論、意見和建議的各種事實依據,它是編制審計底稿的基礎資料,而審計工作底稿則是撰寫審計報告的依據。審計人員應當將獲取的審計證據名稱、來源、內容、時間等完整、清晰地進行記錄并形成審計工作底稿,并依據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初稿。可用的審計證據是高質量工作底稿的關鍵,必須具備相關性、可靠性和充分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取證過程要嚴謹合規(guī)。獲取審計證據時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具體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審計人員應當從數量和性質兩方面判斷審計事項的重要性,對重要性程度較高的審計事項應當獲取更加充分的證據數量,形成相互印證的證據鏈,取證過程中必須要求被審計單位簽字蓋章,防止被審計單位隨意推翻。二是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審計風險是固有風險、控制風險與檢查風險的乘積,證據的充分性及所采取的審計測試程序與審計風險呈正比關系,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越低,所需證據的數量越多,就越要開展多種審計程序測試。比如,對某單位一項費用審計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為誤差不超過100元,要實現這個目標,那就要求對所有審計期間發(fā)生的100元以上費用真實性進行實質性測試,這樣才能合理保證誤差不超過100元。三是符合成本與效益原則。除重要審計事項外,獲取審計證據要考慮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不能因為過度取證而浪費寶貴的審計資源。四是適當的抽樣方法。取證過程中要正確選擇抽樣方法,總的原則是要做到樣本具有代表性,樣本屬性符合總體特征,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審計效果。 (四)要多樣化審計方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chuàng)新運用多種審計方法完成審計工作任務,是審計工作提質增效的基本要求。具體審計實踐中使用的方法有許多,比如,資料審核、業(yè)務觀察、實物監(jiān)盤、談話問詢、往來函證、事項調查等,各種方法的使用組合要做到相互補充、互為印證,有利于形成高質量的審計證據,促進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審計方法的多樣化也體現在審計新方法的創(chuàng)新和使用上,比如,采用大數據、云計算、內部控制測試、重要性和審計風險評估、抽樣審計、分析性復合和計算機信息化等審計方法。 三、分級復核關 實行分級復核制度,對審計實施環(huán)節(jié)進行層層把關,是確保高質量審計的客觀要求。一是嚴格實行分級復核制度。要按照審計質量規(guī)范要求層層落實主審人員、審計組長和機構負責人的復核責任。主審人員把好第一道關口,審計組長對審計目標偏差及審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等問題責成補充完整;機構負責人對審計質量負總責,要確保復核意見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發(fā)現主要材料不完整、基本格式錯誤的,應當通知審計組限期修正,發(fā)現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定性定量不準等問題的要退回審計組限期整改。二是提高復核意見質量。要求復核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嚴格把關的工作態(tài)度,提出事實清楚、定性準確、依據充分、措施可行的復核意見,確保審計質量。要通過對審計業(yè)務、審計方案、審計程序、日記底稿、定性處理、法規(guī)應用等審計報告相互間的一致性的分析評價,修正審計過程中出現的目標偏差,減少審計質量缺陷;審計機構負責建立動態(tài)審計復核管理平臺,及時記錄復核意見及采納情況,并將復核意見作為年度優(yōu)秀審計項目考核評價依據,對未經分級復核的審計報告、審計決定書、審計移送處理書等,一律不予核稿,不予簽發(fā),審計項目不得進行完結歸檔處理。 四、結果溝通關 審計結果溝通是指審計機構與被審計單位、組織管理層就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各種信息進行的討論和交流活動,有效的溝通是審計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審計結果溝通貫穿于審計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溝通的目的是取得被審計單位和管理層的理解和認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并進一步彰顯審計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有效的溝通不但需要制度保障,同時也要求審計人員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一是要建立審計溝通制度,明確各級人員的責任,確保進行充分有效的溝通;二是溝通結果要形成詳細的文字記錄材料,并作為審計工作底稿附件歸檔保存;三是審計過程中發(fā)現重大問題、重大風險和舞弊行為時要及時與適當的管理層匯報,請示對下一步工作的指導意見;四是被審單位對審計結果溝通有異議的,審計項目負責人應當對結論再核實,并按規(guī)定進行答復;五是審計人員進行結果溝通時,應當注意溝通時限和溝通技巧。 五、整改問責關 審計整改與問責屬于審計成果運用范疇,是審計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整改問責工作好壞不但直接反映審計工作質量,也是審計權威性的重要體現。通過整改問責逐步形成敬畏法規(guī)、崇尚法治的合規(guī)經營意識,促進企業(yè)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實現做強做優(yōu)戰(zhàn)略目標。一是要落實好整改責任。堅持以“單位負責人為整改第一責任人,總部業(yè)務部門負責整改指導,審計負責整改監(jiān)督評價,部門聯動、上下協同”為原則的問題整改機制。實行對賬銷號、考核評價,建立審計整改跟蹤、通報工作平臺,做到整改信息共享,確保各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多維度驗證整改效果。二是要堅持依法依規(guī)問責。以國家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按照國有資產監(jiān)管規(guī)章制度和企業(yè)內部管理規(guī)定等,對違反規(guī)定、未履行或未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國有資產損失或其他嚴重不良后果的企業(yè)經營管理有關人員,嚴肅追究責任,建立重大決策終身問責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權限來界定責任追究工作職責,分級組織開展違規(guī)責任追究工作,分別對企業(yè)不同層級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問責處理,形成分級分層、有效銜接、上下貫通的責任追究工作體系。
參考文獻:[1].審計署《內部審計工作規(guī)定》 [2].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準則》 【責任編輯:韓佳福】 |
|||||
【打印】【關閉】 |
|||||
上一條:
沒有了
下一條:
沒有了
|